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始建于1959年,是国家教育部授权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是全省首批独立升格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学院位于风景秀丽的世界文化遗产地、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最佳魅力城市、中国长寿之乡都江堰市。学院原校区在举世震惊的“5?12”大地震中遭受重创,在气壮山河的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中,学院“积健为雄,共克时艰”、“科学重建,科学发展”,2010年秋季,学院新区陆续入住学生,2011年8月,由中央财政投入巨额专项资金支持建设的学院新校区全部完成,学院为全省异地重建速度最快的高校,也是最早投入使用的异地重建的高校,学院正以崭新的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
办学理念先进,育人目标明确。学院秉承“教育提升人才竞争力”的育人理念,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道路”的办学方针和“以人为本,依法治校,服务产业,创建特色,在四川和西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发挥示范和骨干作用”的办学指导思想,坚持“以高职学历教育为主,以继续教育、非学历人才培训教育和国外合作教育为辅;立足四川,面向西南,辐射全国,依托行业优势,服务区域经济”的办学定位,不断完善“政行校企,多维互动,共同育人”的办学体制机制,形成了培养具有“正确的价值取向、良好的信息素养、过硬的专业能力、积极的生活态度”的专门人才的鲜明特色。学院在建设“办学实力强、育人质量高、校园和谐、特色鲜明、管理规范、知名度高、竞争力强的示范性高职学院”的征程中已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
社会声誉良好,示范作用突出。学院是教育部人才培养水平优秀级学校,四川省最佳文明单位,四川省人才资源基地,部、省、市职教先进单位,全国轻工系统先进集体,全国体育卫生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四川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四川省校风示范校,四川省依法治校示范校,四川省民主管理先进单位,四川省高校平安校园优秀单位,四川省教育系统和经委系统“抗震救灾先进集体”,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学院党委是成都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学院工会是“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学院团委是全省“十佳团组织”。学院主要领导担任了教育部轻工职业技术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全国轻工职业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成都高职中专教育学会理事长,都江堰市社工协会副会长等职务。学院有10多名教师担任了全国高职高专教育各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等职,较好地发挥了高职高专示范作用。
新区规划科学,办学条件优越。学院新校区位于都江堰市聚源新区,占地500余亩,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分为教学实训综合区、体育运动区和生活后勤区三大片区。新校区由同济大学设计院规划设计,新校园设计理念先进,布局科学合理,建筑风格独特,校园环境优美,教学设备一流,生活条件优越,功能完备齐全。学院积极打造数字化、信息化校园,实行校园“一卡通”系统,集身份卡、借书卡、消费卡、上机卡、医疗卡等于一体,在校园内做到一卡通用。校园大型超市商品种类齐全,学生食堂用餐环境优美,学生寝室全部安装宽带网络接口,寝室卫生间能进行24小时热水洗浴。学院公共设施安全牢固,交通四通八达,成灌城际快铁聚源站、成灌高速公路聚源站距学院仅1公里多,到成都市、都江堰、青城山方便快捷。学院建成有轻化实训中心、机电实训中心、设计艺术实训中心、信息实训中心、素质拓展中心、大学生创业园区和校史陈列室,有各类基础与专业实验室100多个;有先进的专业教学仪器和设备;图书藏量50万册;学院承办的《纸和造纸》杂志,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
师资力量雄厚,教学成果显著。教师队伍年富力强,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强的科技开发能力。学院经过50多年的职业教育积淀,拥有丰富的办学经验。学院有教授、副教授110余名,讲师190余名,硕、博士研究生90余人,“双师型”教师占教师人数60%以上,并聘任企事业单位的科研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名师专家、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学院学科门类齐全,专业覆盖面广,现已开设了38个高职专业,涵盖了轻纺、食品、财经、电子信息、制造、环保、旅游、艺术等10个大类。学院建成了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建设型小模式)1个、全国高职高专教育教改试点专业1个、四川省高职高专教育教改试点专业3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3个、省级精品课程11门、院级精品课程21门。近年来,教师承担了省、部级科研课题30余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000余篇,编著教材、专著150余本,取得了丰硕的学术科研成果。
地址:都江堰市青城路451号
电话:028-87282243